何鶴生,男,1985年12月出生,漢族,籍貫漢豪鄉,2006年8月參加工作,201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2017年,他憑著對鄉土的熱愛和對家鄉發展事業的執著,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信賴,村民選舉他擔任村委會主任,2021年,全體黨員選舉他擔任村黨總支書記。幾年來,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,愛國守法,遵守清廉治家行為公約,廉潔奉公,家庭成員有較強的廉潔意識、法律意識及自警意識,崇尚廉潔、遵紀守法、尊老愛幼、團結鄰里,熱心公益,積極為受困有難群眾排憂解難,在村里有較高的群眾威信;崇尚科學,努力學習,愛崗敬業,家庭學習氛圍濃厚,具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,帶頭移風易俗,凡事節儉,家風良好,在日常生活中,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,誠實守信,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,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,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。在工作中,他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,嚴于律己,寬于待人,是村里學習的榜樣,曾被評為2021年梧州市精神文明風尚獎先進個人、第二屆梧州市文明市民標兵。
加強思想道德建設,樹立清廉治家的良好形象
何鶴生充分認識到“清廉治家”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,樹立良好家風的一個重要舉措。從而能自覺抵制各種誘惑,常吹家庭“廉潔風”,常念家庭“廉潔經”,勤算家庭“廉政賬”,把好“家門關”,不收不義之財,不拿非分之禮;及時提醒和督促家人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勵,做到潔身自好,營造出一個積極、健康、文明、向上的家庭環境,樹立了廉潔家庭的良好形象。
勤儉持家,“德”字當頭
在家庭中,何鶴生同志熱愛家庭,勤儉持家,加強對家庭成員進行廉潔家庭宣傳教育,倡導以廉為榮的家風,引導家庭成員手拉手,爭當助廉的好幫手,共創廉潔好家庭;提醒家庭成員要自我教育,發揮主觀能動性,加強自我約束,提高家庭成員反腐倡廉的自覺性,爭做助廉的衛士。何鶴生同志一家以“德”字當頭,自覺遵守黨紀政紀和國家法律法規,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,遵守社會公德、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,誠實守信,公道正派,助人為樂,熱心社會公益事業,真正做到以德治家,因此,在左鄰右舍的群眾中留下了良好的“口碑”。
加強子女教育,守住家庭廉潔
加強子女教育,守住家庭廉潔,共創幸福生活。何鶴生夫妻二人深知廉潔是家庭的幸?鞓分,貪欲是導致家庭毀滅的殺手。作為父母,他們覺得在家庭中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廉潔教育,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生活細節上抓起。首先,戒奢。孩子小時候,教育他要節約,不亂用零花錢,不和別人比吃比穿,不慕奢華,安于簡樸。其次,教育孩子戒貪。為人父母,他們時刻牢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課堂,始終慎言慎行,做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,不貪不義之財,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家庭財富。最后,教育孩子戒惰,勤能補拙,儉以養廉。
廉潔奉公,愛崗敬業,深入群眾解難題
經常深入群眾,為群眾排憂解難。他經常深入群眾中去,到村組走家串戶,了解困難群眾所需所求,根據群眾不同困難,落實相應幫扶措施;深入研究脫貧攻堅各項措施,逐戶排查貧困戶是否落實應享政策。如2017年10月何鶴生參加縣里的培訓班,在聽取民政局領導講解的關于社會救助的政策后,立即想到本村兩名兒童未享受到此項政策,便在課堂上提出和作出具體情況說明,并得到了民政局領導的明確答復;氐酱搴,何鶴生組織人員對所有貧困戶、低保戶進行再次排查,對發現應是符合特困供養政策的,便第一時間幫助提交申報手續,使他們每月增加200多元收入,并及時跟進最新幫扶政策,為3名困難兒童申報事實無人撫養補助,月補助900元,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。
擔當作為辦實事。一直以來,何鶴生始終把為民辦實事作為第一要務,抓落實重實干。一是推進量化工程建設。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,于2017至2019年利用第一書記幫扶經費、一事一議項目、土地增減掛鉤項目,為村里安裝129盞太陽能路燈,基本實現全村亮起來的目標,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。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。組織“兩委”班子對全村急需的項目進行調研規劃,利用第一書記幫扶經費修建郎佐三面光防滲渠、那鉗三面光防滲渠。2018年爭取到100多萬元項目資金修建金垌橋、六蘭橋、六好防洪堤,2020年爭取10多萬元一事一議項目資金,硬化了近600米鄉村道路。向后盾單位爭取資金支持,修建六好橋護欄、大布橋護欄、白竹村小學校門口安全護欄等。2020年初,因項目資金未到位,為讓項目能夠按時開展事先墊付6000元購買材料,組織群眾籌勞修建三加農用橋,為群眾恢復生產提供了便利。2021年初,為解決那鉗、同治、三加、郎佐、六蘭五組飲水困難的問題,向縣水利局爭取打井補水項目,為使項目快速推進事先墊付2000元購買水表,使五組近400名群眾在春節前喝上了井水。三是做好貧困戶住房保障工作。何鶴生組織村“兩委”深入貧困戶了解住房情況,幫助7戶村民申請危房改造項目,6戶村民申請舊房改造項目,2018年5月,了解到村里一位五保戶一直住在年久失修,雜草叢生,水電不通的危房中,又不愿搬去五保村居住。何鶴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,在取得同意后,立即聯系車輛妥當安置好該五保戶。通過他和“兩委”班子這幾年的努力,白竹村各項事業得到順利開展,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,鄉村治理初見成效,為鄉村振興打下好良好基礎。
為集體經濟謀發展。一是爭取項目支持,2019年到金秀香菇種植園深入調研,爭取到后盾單位支持,順利爭取到香菇種植項目,2020年收入4.7萬元,并為近10名貧困勞動力解決臨時就業問題。計劃2021年將擴大種植,同時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;二是以產業帶動為抓手,發展村集體經濟,整合現有農民合作社,引導他們充分發揮合作社優勢,以“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帶動發展400多畝砂糖橘種植,打造區域品牌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戶增收。
何鶴生幫助果農搬運水果
為促進全村經濟發展不懈努力。為貫徹落實梧州市十四次黨代會精神,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推進,加快白竹村產業振興步伐,計劃種植六堡茶250畝。茶葉種植對于當地村民來說并不熟悉,處于無認知無技術無渠道的狀態,為了更好地開展六堡茶種植推廣工作,何鶴生實地了解接觸茶船古道的歷史沿革,考察學習六堡茶的種植條件要求、生產加工工藝技術和管理流程,何鶴生和駐村第一書記一起,組織帶領村兩委以及駐村工作隊等同志到蒼梧縣六堡鎮考察學習。通過交流學習,詳細了解到茶船古道的歷史發展沿革,并了解學習六堡茶種植和生產加工的近現代發展歷程,對六堡茶的產品種類、品質等級鑒賞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,深切體會到六堡茶種植推廣項目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?疾鞂W習活動使得村兩委干部以及黨員們斗志高昂,紛紛表示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積極配合項目各項工作的開展。白竹村現在已開展村集體經濟入股企業種植六堡茶250畝,目前作為漢豪鄉的六堡茶種植示范點來建設。
何鶴生在山上種植六堡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