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,“愛子,教之以義方”,“愛之不以道,適所以害之也”。孩子教育涉及很多方面,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,德行方為立身之本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!凹彝ナ侨松牡谝凰鶎W校,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要給孩子講好‘人生第一課’,幫助扣好人生第一?圩!绷暯娇倳浬羁痰仃U述了家庭和家風對孩子教育成長的重要意義。
作為一名普通的母親,我一直非常關注孩子教育問題,學習《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》后,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作為父母和家長,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,引導他們做人的氣節和骨氣,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,促使他們健康成長,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!蔽疑畋碚J同,深有體會。
現在正值假期,孩子從學;氐郊彝,如何做好孩子教育引導?
重言傳、重身教,發揮榜樣的力量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,用正確行動、正確思想、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。
孩子假期離開了學校的教育,最基本的變化是一日三餐都要在家吃飯。在學校用餐時,餐前孩子都會朗誦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加強孩子節約糧食的意識;氐郊彝,要保持節約糧食的嚴格家教,不能剩飯,一粒米都不準浪費,更不能為了迎合孩子口味給孩子挑食。在與孩子相處時,必須以身作則,嚴格要求自己,不能只要求孩子,對自己放松標準。
比如,要求孩子多看書,不讓孩子看電視、玩游戲,自己卻手機不離手,還美其名曰在工作;不讓孩子挑食,自己卻嫌棄家常便飯沒滋味,夜宵啤酒擼串。
這些不同標準區別對待看似是一件小事,“養小德才能成大德”,這些小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談家風、傳家訓,講好家族的故事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、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、貽害社會,正所謂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。
良好家風的塑造絕非一人一時之事、一朝一夕之功。
我小時候跟奶奶相處的時日很多,奶奶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女性,淳樸善良,積極生活。雖然奶奶不識字,也不懂專業教育的方法,但確深深影響了我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奶奶最喜歡講故事,一遍又一遍講述親身的經歷。如果我們碗里剩了飯,奶奶會講她小時候逃荒的故事,連吃草根都是大餐;如果我們離開房間忘記了關燈,奶奶會講以前煤油燈都用不起,晚上趁著月光做針線活,壞了眼睛;如果我們跟爸爸頂了嘴,奶奶會講爸爸十歲就擔起養家的責任,為了養家走一夜到隔壁煤城撿煤渣;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,奶奶會講爸爸因為沒錢上不了學,只能偷空去學校窗外蹭課,最后全鄉第一名考上高中。
這一個個故事串起了一個家族的變遷,串起了一個時代的印記,也串起了一種文化的傳承。我們這一代未曾經歷過老一輩的艱難困苦,我們的孩子更是含著金鑰匙長大,把家族故事傳講好,把家族文化傳承好,在孩子內心種上美好的種子,這是作為母親應自覺承擔的責任。
“家風正,則民風淳;家風正,則政風清;家風正,則黨風端”。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學習紅色經典故事,傳承好老一輩的優良家風和紅色精神,幫助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。(南寧市紀委監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