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熱播電視劇《人世間》已經大結局了,該片通過講述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,將近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革,以及周家三代人的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變遷歷程,讓許多觀眾感覺很多情節“似曾相識”。周家在光字片無疑是獨特的、出彩的存在,周家出了一個市長,一個教授,一個導演,一個婦產科主任以及4個清華學霸,就連只有小學文憑的周秉昆,也是“六小君子”中的核心人物,剛從牢里出來就被朋友們簇擁著“帶領大家搞搬家公司”……
周家的子孫后輩在為人處世上或學習工作方面都或多或少有某些“閃光點”,而這些“閃光點”的形成,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個問題——有什么樣的家教家風,就孕育什么樣的子女。在劇中,周家老父親是個工人,憑著本分和勤懇做人與做事,不坑人不害人,淳樸善良;周家老母親是個大字不識的家庭主婦,講不出教育孩子的大道理,但一生與人為善,勤勞節儉。周家父母給三個兒女撐起了家風好、人緣好的帷幔,使得孩子們從小就以善良為圓心,以厚道為半徑,畫出了他們“仁義大氣”的一生。
一個孩子的未來,就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中;仡櫄v史,從“孟母三遷”“曾子殺豬”“岳母刺字”等婦孺皆知的眾多家教故事,到范仲淹、于成龍等先賢雖然出將入相、激揚天下,卻始終持儉忍受、清廉守正,把節儉作為“第一家風”傳承給后人的動人典故,從南長灘拓氏家族耕讀傳家,到焦裕祿精神在后人中的傳承發揚,我們看到在代代相傳、口口相授中,中華優秀文化與良好家風渾然天成、相生相長。
家教家風必須與家國使命相結合,將其融入國家這個最大“家”之中,同頻共振,才會是大海中永不干涸的浪花。周家最有出息的孩子莫過于長子周秉義:北大哲學系高材生,有頭有臉的市長,當地的“一把手”……影片中的周秉義從小誠實為人、干凈做事,勤儉持家、善良寬厚。走上仕途后,他把對親友的“小愛”轉化為對人民群眾的“大愛”,凡事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標準,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良好的家教家風,在為每個家庭成員扣好人生第一?圩拥耐瑫r,也成了黨員干部守護廉潔底線的一道堤壩?梢,一個家庭的家風,對內影響著個人的品格,對外影響著黨風政風。領導干部一旦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,并融入個人的認知、實踐,他的風氣、風格、風尚的底色將會是鮮紅透亮的,不摻雜任何雜質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《人世間》中的家庭關系及其背后的家教家風,也可以成為不同時代發展階段的黨風政風社風的一面鏡子。
家風好才能“家和萬事興”,家風好也才能給這國家、民族和人世間帶來更多的美好。(崇左市紀委監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