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州市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(以下簡稱園區)成立于2010年,位于洛湛鐵路北側、馬梧高速平浪出口、西江黃金水道桂江、平浪作業區旁。園區既是梧州市建設國家級“城市礦產”示范基地,也是廣西桂東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之一。
梧州是廣西最靠近東部廣東省的城市,隨著梧州“東融”的不斷推進,目前已初步構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立體交通網,梧州市發展不銹鋼產業的區位優勢逐漸凸顯,園區進園道路毗鄰高速路出口,距離占全球不銹鋼交易量三分之一、全國交易量三分之二的集中交易地佛山市僅200多公里,物流成本低,服務半徑短,響應市場變化快。良好的交通條件,讓各地客商來往梧州十分便捷,大宗貨物進出梧州也十分暢達,梧州市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,現已建成南方地區最大的冷軋鋼帶生產基地,初步形成“冶煉—熱軋—酸洗—冷軋—制品”的不銹鋼再生循環全產業鏈。園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,做優做強園區特色產業鏈,著力打造從原材料到精深加工的高端不銹鋼全產業鏈先進制造基地,2021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培育的500億園區。
2021年園區工業總產值完成217.2億元,同比增長92.4%;生產用電22.05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54.6%;稅收完成18.5億元,同比增長94.7%;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26.1億元,同比增長103.9%。
【產業發展】 在2010年園區成立之初,園區就明確為不銹鋼產業制品園區,主動承接東部不銹鋼產業轉移。同時,注重規劃引領產業轉移,2013年編制了《梧州市再生不銹鋼產業發展規劃》(2013-2018),對于園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展壯大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。2018年,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,編制《梧州市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(2019-2025年)》,引導我市鋼鐵產業轉型升級,推進再生不銹鋼向精深加工方向和產業鏈高端延伸。規劃到 2025年,園區不銹鋼產業體系建設更趨完善,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,產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,初步建成全國知名的高端不銹鋼制品輕工園區。目前,園區產業鏈已趨于完善,不銹鋼產業的冶煉、熱軋、酸洗、冷軋等鏈點都在園區內運行,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定價、議價和抗風險能力。原材料充足,利用梧州“城市礦產”示范基地拆解的金屬原料及國內回收的再生原料,為園區發展再生不銹鋼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。
園區現有三家不銹鋼龍頭企業,具有300萬噸不銹鋼生產能力,是國內最大的不銹鋼產業基地之一,產業集聚規模位居全國前列,產品涵蓋不銹鋼板、棒、線等,可以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。未來,園區將逐步整合西江流域不銹鋼貿易流,適時建立集不銹鋼原材料交易、不銹鋼管展銷、不銹鋼制品展銷為一體的“不銹鋼交易市場”,并逐步將“梧州市不銹鋼交易市場”培育成為西江流域重要的不銹鋼價格形成中心、產品交易中心、產品展示中心、物流集散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。